在美國,對60歲以上的腫瘤患者,不提倡做放化療,因為放化療一般只會縮短病人的生存期。如果在70歲以前長腫瘤,這是病理性的。70歲以后生長的腫瘤就是生理性腫瘤,沒有什么病理意義。我們不要聞癌色變,而要科學地去對待它。今天對付腫瘤的方式,就像是警察抓小偷。這是治標,而非治本。王教授多次赴歐洲講課并參加西方學者的交流會,他向記者談到西方醫學界關于腫瘤預防和治療方面的認識,頗讓人覺得耳目一新。
王教授曾在某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中,看到醫院給一個80多歲的腫瘤病人做手術切除。他在北京一家著名醫院和那里的專家交流,看見這里在給一個87歲的老干部做化療。他問他們:“病人這么大年紀,怎么還要化療?”他們說:“必須進行化療。”王教授感到非常不理解。他說,如果病人的腫瘤長在噴門,不能吃東西了,影響到生活的質量,那就只能做手術。如果我們把80歲后病故的人都做一遍尸解,就會發現100%的人體內都有腫瘤。王教授說,在歐洲,醫生一定要強調做基礎研究,要有科學的思維能力,那里提倡要做“科學家式醫生”,不要做庸俗的醫匠。
人為什么長腫瘤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對腫瘤治療,始終存在一個誤區:注重腫瘤本身,想盡辦法去殺死它。利用放化療技術殺死腫瘤病毒,結果把人體內很多良性的細胞也殺死了。與此同時,卻沒有考慮人為什么要長腫瘤DNA在復制過程中發生突變,這是有利于物種進化的,因此在復制過程中出現錯誤,由于基因突變而產生腫瘤,是在所難免的事情。物種的進化是建立在基因突變的基礎上的。但是這會帶來一個副產品:惡性腫瘤的生長。 |